
值得照明业界关注的是,《规划》在城市照明方面提出了两大关键内容。
促进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,完善非机动车道、人行道等慢行网络,不断提升绿色出行水平。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,提高城市用水效率。推进城市能源系统高效化、清洁化、低碳化发展,增强电网分布式清洁能源接纳和储存能力,以及对清洁供暖等新型终端用电的保障能力。积极发展绿色照明,加快城市照明节能改造,防治城市光污染。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、资源化。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城市智慧化转型发展。
1.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与改造。
加快推进城市交通、水、能源、环卫、园林绿化等系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建设与改造,加强泛在感知、终端联网、智能调度体系构建。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,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、监测感知网络化、运营管理智能化,对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,支撑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。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。推进城市通信网、车联网、位置网、能源网等新型网络设施建设。
4.开展城市照明盲点暗区整治和节能改造。
开展城市照明“有路无灯、有灯不亮”专项整治,消除城市照明的盲点暗区,照明照(亮)度、均匀度不达标的城市道路或公共场所增设或更换路灯。持续开展城市照明节能改造,针对能耗高、眩光严重、无控光措施的路灯,通过 LED 等绿色节能光源替换、加装单灯控制器,实现精细化按需照明。重点针对居住区、学校、医院和办公区开展光污染专项整治。风光资源丰富的城市,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路灯、风光互补路灯,推广清洁能源在城市照明中的应用。
开展智慧多功能灯杆系统建设。依托城市道路照明系统,推进可综合承载多种设备和传感器的城市感知底座建设。促进杆塔资源的共建共享,采用“多杆合一、多牌合一、多管合一、多井合一、多箱合一”的技术手段,对城市道路空间内各类系统的场外设施进行系统性整合,并预留扩展空间和接口。同步加强智慧多功能灯杆信息管理。